共计 11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历史上,西夏立国 190 年,曾经与宋、辽成鼎立之势,可谓辉煌一时。然而,它却在地图上消失了,留下诸多谜团。作为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西夏陵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近日,虚拟现实(VR)技术将西夏陵的历史文化、建筑风貌生动还原,成为宁夏文旅的新晋“打卡地”。
戴上 VR 头显,踏入虚拟地宫,在虚拟向导“妙妙”的带领下,游客仿佛穿越到近千年前的西夏古国。
神道两侧的夯土残垣高低错落,六棱柱碑亭的大型浮雕纹路毕现,飞天壁画上的伎乐天衣袂翻飞……这些场景来自西夏陵景区多人大空间高沉浸式 VR 数字体验项目“神秘的西夏陵”。
1972 年,考古人员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戈壁滩上发现了几座金字塔形状的巨型土堆,周围环绕着方形城墙等建筑。经专家鉴定,这正是西夏皇家陵墓。这里有 9 座王陵、271 处陪葬墓、1 处北端建筑遗址以及 32 处防洪工程遗址。
西夏陵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研究西夏陵园制度、进而解读西夏社会历史最好的资料。
“数字技术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景区决定对西夏陵由内而外进行数字化重建。我们复原了已损毁的月城、碑亭等古迹,也让西夏鎏金铜牛、迦陵频伽(妙音鸟)等‘消失的国宝’得以重现。”银川西夏陵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晓旭介绍。
通过精巧布局,游客不仅能直观欣赏到西夏陵的盛景,还能通过控制器进行互动。为进一步增强沉浸感,VR 数字体验项目还为每个场景配置了 3D 环绕音效。
2024 年 3 月 1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西夏陵为中国 2025 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消息一出,迅速在文史学界及旅游界掀起热潮。
西夏陵景区工作人员敏锐地意识到,只有与趣味性项目结合起来,西夏陵的历史文化及传承保护才能得到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景区便加紧“文保数字化”步伐,不断采集数据、构建模型、搭建平台,各项目于去年底投用。
记者注意到,游客在体验中可化身“探秘者”,破解西夏陵地宫机关谜题。当指尖划过壁画上的“天书”字符时,现实空间会出现对应的汉字释义,历史叙事由此具象化了。
西夏陵景区工作人员深入研究西夏陵历史文化、建筑风貌、社会生活等内容,同时收集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以此为基础创建了这些虚拟场景。他们从多部典籍中提取 300 余处文化符号,重构出“西夏文字解密”“地宫探险”等互动剧情。
西夏陵景区还推出 LBE 大空间(基于位置的虚拟现实技术)项目“探秘西夏陵”、4D 电影《时空秘境之旅——重回西夏》等,让游客在虚拟与现实的情境中体验西夏文化。
“西夏陵对我们来说一直很神秘。这次带孩子看了 4D 电影,与电影主角一同进入地宫开启了一场历险,感觉非常不错。”福建游客陈华由衷赞叹。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数字化转译。创新的文化展示方式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尤其激发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及文保工作的兴趣与热情。”陈晓旭说。(记者王迎霞)